优秀的UI设计细节你知多少?不可否认,被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设计规范、方法及一致性对我们日常工作很重要。它可以提升操作一致性、提高工作效率、延续品牌定位等等... 但是,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,之所以有了这些方法和规范,导致很多设计师习惯性处于舒适区,从而放弃独立思考。每天做着重复性的工作,复用着前辈制定下来的模版,套用着别人的方法论,抱怨着工作没有挑战。 我最近也在思考,一个遵从设计规范,按照所谓的系统设计方法,步步推导而来的解决方案,是否真的就是一个好的设计? 规范,方法,一致性,重要的一面。 a.规范 当我们刚从事UI设计时,自身对于用户体验设计的积淀还不够厚实的时候,遵循设计规范是最保守但也是最合理的做法,因为这种解决方案更加成熟和通用,也有了一定的用户认知。同时像公司内部的设计规范,有利于版本迭代的开发及设计效率,包括新人入职后更快上手工作,避免出错。 所以了解ios设计规范,安卓设计规范,或者是公司内部的设计规范等等,成为设计师必备的技能... b.方法 这里说的方法是指设计工作中的方法论。运用方法论,能够帮助设计师明确如何一步步的进行整个项目,更高效的推导设计,达成目标。从而说服合作的同学,而且看起来非常的有理有据。下面是我们常见到的一些导图例子: c.一致性 为了减少用户学习成本,不管从视觉还是交互层面我们都要遵循一致性。 包括同一个产品不同终端,要保持视觉统一性,才能加深用户对产品品牌的认知,这些也都没毛病。 下面是咸鱼,顶导航颜色采用黄色,为了各端一致性。 微云各端引导页面,采用线性插画的处理手法,来确保品牌一致。 以上说的都是规范、方法、一致性重要的一方面。 但是,我们会看到更多优秀的创新的设计正在一步步脱离这些条条框框,从而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。所以我在思考在接下来的设计中,需要做的几点来帮助自己成长: 1.跳出规范 工作的前一两年,研读并遵循着平台设计规范,从而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做出不会出错的设计,同时提升工作效率和说服力。但是随着自身经验的累积和成长,需要对此产生警惕,如果我们一直局限在别人制定的规范里,不去思辨,很容易陷入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状态中,很难做出创新的设计。 同时也可以看出很多优秀的设计作品,陆续跳出规范,不局限于规范制定的像“最大字号多少px”,“导航条多少px”,“上下间距多少px”等等... 而是设计出符合自己产品气质的界面。下面有几个例子: 下面是蜗牛装修APP的设计,可以看出,a.顶部区域并没有明确的模块区分导航区域,而只有滑动时,导航的分隔才出现。b.字号和间距的大小,也让人浏览起来更加放松。 像VUE的处理,没有严格遵循平台设计规范所谓的列表的的高度,而是用红的线条区分模块,间距来区分列表的内容,反而更符合产品本身的气质。 下面是大家所熟知的Airbnb,它大胆的体验设计被设计师们追崇模仿,这里想说的是它对底导航和按钮大小的处理,也是跳出规范,更符合功能本身的重要层级。 2.弱化方法 上面有讲到设计方法论如何帮助到我们的设计,使用过程当中,我们知道每一步应该怎么分解和运用。例如:市场调研、头脑风暴、梳理线上流程、研究了信息架构,并且还通过体验地图分析了行为路径等等... 但是往往最后的设计方案和前期的调研没有什么关系,而且复用到任何产品设计的前期都适用。所以,我认为这属于自我感动式的设计。感觉自己做了很多,但是真的往深入去问why why why的时候,很多设计师都会被卡住。 因此一定程度上我们要弱化已知的设计方法,少一些套路和形式主义,多一些深度解析的方式做设计。 比如,下面是facebook的总监讲述LIKE的设计方案: 他是这么阐述LIKE的设计方案的:这个设计的目的是优化LIKE的按钮,增强用户的互动意愿,以及提升LIKE的表现力。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理解什么叫增强互动,什么叫表现力,背后的产品目标是什么?是用户可以更多的表达。然后开始找如何让这个目标具体化。接下来寻找什么是被普通认知和广泛接受的reactions。 它通过各种途径去找用户最常用的表情是什么,最常搜索的表情是什么,最多的短评论是什么。设计师们希望可以从侧面寻找大家在表达过程中喜欢用什么reaction,然后找到他,并通过之前定义号的原则进行筛选,完成设计方案。 所以可以看出,这种解决方式不是方法论的堆砌和强调,无需逐步check的线性设计过程,而是以产品目标为起点,然后紧密围绕目标进行提问回答,这种方式才能让我们深入去思考,给出的解决方案才更有道理,经得起挑战。 3.不局限统一 在设计工作中,我们考虑着界面与界面的统一,端与端的统一,这样当然没错。但是我发现很多同学,都会过度的陷入所谓的统一,生怕做任何一个东西与统一相违背。 比如产品里面是线性的图标,那么就绝不允许有面状的出现;线性的图标如果是2px,那么全局各端都必须是2x;如果web端功能引导页面是真实照片的,那么别的端必须统一用真实照片等等... 这些问题我也遇到过,但是我发现是自己太局限里面了,其实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针对不同终端的使用场景,用户群体,在局部统一的基础上,可以做差异化处理,是没有问题的。包括icon的处理,也可以根据功能的强弱,出现的时机,做差异化处理。而不是固执的坚信只要不统一那就是错的,设计决策并不是非黑即白的。 比如,google drive的引导页面,在移动端用的是矢量插画的处理,在web端更强调的是产品官方形象,用的是真实照片,贴近生活。只是通过logo主色来延续品牌的DNA。 还有印象笔记各端引导页的处理,同样是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用户的习惯,采用不同元素,来特殊处理。 像Web和Mac端,一般较长停留时间,因此会采用一些结合场景的真实图片,诠释功能特色,让用户更全面的了解产品能为他们做什么;而移动端,以碎片化场景为主,因此采用的是简洁插画处理,干净利索,利于get到重点。统一的部分,只是它们的绿色。 所以即便要统一、要一致,也不能特别轴,保持好度很重要。单纯的为了统一而统一,也是一种思维懒惰。 同时,能用、好用、爱用,这三个层次往往被用来形容互联网产品。能用是基础,说明用户可以通过该产品来解决实际问题;好用是每个互联网从业者都在追求的,让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更省心省力,不会出现焦虑或不耐烦;而能做到第三个阶段爱用的公司和产品屈指可数。 一些打动人心的APP设计,很小的设计点,但是走心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 1.把发邮件变成一次纸飞机的飞行 QQ邮箱,每次发送邮件时,会在右上角出现一个纸飞机的图标和进度条。把发邮件给的过程暗喻成一次纸飞机的飞行,增添了不少童趣,加上配套的音效。让我每次用QQ邮箱发送邮件时,都多了那么一点期待。 我们看看常规的设计:把发送邮件的等待过程,换成不停转动的小菊花(加载图标),并配上文案:邮件正在发送中,请稍后。这样一对比,是不是觉得qq邮箱的这个小设计更加打动人心? QQ邮箱 2.点击底部标签栏,就可以回到顶部 用iPhone的人都知道,iPhone有个很贴心的功能,即点击通知栏,就可以将页面的内容回到第一屏,我是这个功能的重度用户。但是这里有个痛点,因为通知栏位置太高,单手操作很困难,操作成本偏高。 毒物,一个导购类的APP,产品以内容为主。当用户在首页向下浏览太多屏之后,它的标签栏第一个图标会变成倒三角,文案变成了回顶部,单击后即可回到第一屏。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点击通知栏回第一屏了。回到首页常用的做法还有在页面右下角出现一个悬浮icon,单击可回顶部。 毒物APP 3.为用户下一步操作的做设计 iPhone有个功能是下滑调用全局搜索功能,因为下载的APP太多,所以我经常使用这个功能来搜索定位APP。如下图,当你唤起搜索时,系统会帮你保存上次搜索的内容,并默认全选中。细想一下这个设计真是太贴心了,因为用户启动搜索,存在两种可能,①继续上次的搜索内容;②输入进行新的搜索。这个设计很好的兼顾了这两种情况。 同样为用户着想的设计还有,当G-sensor开启时,用户旋转手机屏幕会跟着旋转;滴滴打车时,滴滴会为你智能推荐终点位置。这种设计方式是很重要的一条设计原则,我把它称为“智能化”原则,让设计更智能,真正的为用户着想 iPhone全局搜索 4.解救强迫症的滑动去除小红点 APP都在用小红点来刺激用户点击,这让很多强迫症患者很苦恼。QQ提供了一种折中方案,依然用小红点提醒有未读消息,但是允许你轻轻一滑去除小红点,再也不用一条一条去打开未读消息列表来清除小红点了。大笑三声:哈哈哈哈~ 5.在不打扰用户的前提下,提示用户 手机验证码登录和第三方一键登录,简化了注册登录流程,减低了用户的操作成本。但是新的问题来了,有些APP我是用微信一键登录的、有些是用微博、QQ、豆瓣、等等。怎么办? 有道云笔记,通过悬浮框提示你上次的登录账号,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。 有道云笔记 6.将反馈变得有趣 当页面内容加载完后,再上滑也滑不出什么。一般的APP做法是允许用户将页面上滑,松手后页面恢复。 来看看same是怎么做的。same在页面底部设计了一个尖叫鸡,你上滑的越多,鸡尖叫的越大声。仿佛在说,神经病别往上拉了,没内容了。而且线性的图标设计也与same整体视觉风格保持了一致。 7.用滑动代替点击 给朋友发信息,发现中间少打了个字,常规做法是用手指选中漏打的区域,再打上缺少的字。但是由于手指与屏幕接触区域过大,而且手指会部分挡住文字,所以经常点了好几次都不能点准。这个时候很多人会删掉重新打一行。 搜狗输入法通过左划和右划来移动光标的位置,亲测成功率百分之百。具体做法是,在搜狗输入法界面上,左右滑动,来调节光标的位置。 搜狗输入法 8.随机奖励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,得到APP率先一步抢占了用户心智,产品定位为知识服务。用了半年的得到,专栏内容很专业,实实在在的干货。虽然有很多产品设计的细节有待优化,但是随即奖励这个设计真是值得表扬。这其实是借鉴了游戏的做法,因为游戏产品为了抢夺你的注意力,费尽心思,随即奖励就是其中一招。 因为奖励是随即的,用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获得奖励,让人有种莫名其妙得了好处的感觉。会加深对产品的影响,并提高好感。 得到 总结:打造用户喜欢的产品,让产品从能用、好用到爱用,是每个互联网从业者的使命,为你的APP增添一些打动人心的小设计,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当然前提是该设计能为用户带来价值,千万不要为了设计而设计。
文章分类:
新闻动态
|